做历史的创造者与书写者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年份。今年,是中日甲午海战
爆发125周年,是以“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为宗旨的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光芒不应该被岁月的尘埃遮挡,它照耀着过去,点亮着现在,又指引着未来。
亲爱的2019级同学们,你们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欢迎你们加入性爱网
,成为未来的新闻传媒人!新闻是短历史,历史是长新闻,希望并祝愿你们,志存高远,胸怀远大,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做“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广大人!
作为老师,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独立”“忧患”“自信”,并以此共勉。
第一个关键词是“独立”。18周岁,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法律界限。同学们现在基本都满18周岁了,你们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不再需要监护人。进入大学后,同学们要独立地处理生活事务,独立进行自己的人生规划。鸡蛋从外向内打开,就是一种食物,而从内向外打开,则是一个生命。经历过困难和挫折,你们才能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同学们的思想、人格要独立。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书中写道:当一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个性往往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人在群体中,容易变得盲从,这在今天的网络舆论及群体性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希望同学们在面对人生、社会时,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能始终保持独立、清醒的头脑,去思考,去行动。
第二个关键词是“忧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0多年前,深圳有一家小企业,只有5个人,而今天,这家企业已经拥有15万员工,位列中国民营企业排行榜首位,进入世界500强,并引领全球通讯科技的发展。这家企业就是华为。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我们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存活得更长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危机和忧患意识,华为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科技变革日新月异,我们的传媒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能成为主播、导演的时代,我们,性爱网
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切的变化和挑战?这是我们学院老师和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奔跑,努力发展自己,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自信。尽管我们面临种种挑战,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自信和积极进取的心态。自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气质。同学们要有专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自信。俞敏洪曾说,如果以高考定胜负,我应该比马云更成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同学们,你没有进入清华、北大、复旦,而是进入了广大,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优秀。优秀不是来自外在的符号,而是来自于对待生命的激情和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强烈渴望和有力行动。为此,在大学期间,同学们要读书、要实践,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创项目,让自己充实起来、强大起来。只有这样,当你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才能拥有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自信。
100多年前,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作为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青年有理想,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总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但奋斗的青春和火热的理想不朽!
谢谢大家!祝福大家!